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,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,已成为高校教师团队亟待破解的核心命题。为积极响应学校课程提质行动计划,深化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,5月21日下午,会计学院审计学教研室于C303教室开展“审计课堂教学精细化设计与反思”专题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聚焦教学痛点、凝聚团队智慧,旨在通过“设计—实践—反思”闭环机制,推动审计学课程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。

会议伊始,教研室主任付源以“教学改革的现实性与紧迫性”为切入点,系统阐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战略意义。他指出,当前审计学课堂面临“三重挑战”:一是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人才复合能力提出新要求,而传统课堂仍以理论讲授为主,学生大数据审计、信息系统审计等实践技能薄弱;二是“00后”学生群体学习方式多元化,但部分教师仍沿用“PPT+板书”单一模式,课堂互动性与吸引力不足;三是审计学专业认证标准逐年提高,需建立“产出导向”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。
然后,骨干教师陈红教提出,教学反思不应停留于经验总结,而需形成“目标—过程—效果”三位一体的改进闭环。在目标反思维度,陈红展示了如何通过“布鲁姆目标分类法”细化知识、技能、素养目标。例如,将“掌握审计重要性概念”拆解为“能复述定义”“能举例说明应用场景”“能设计重要性水平计算方案”三个层次,并通过课堂提问、作业分析、考试命题等环节验证目标达成度。在效果反思维度,陈红提出“长短期结合”评价机制。短期通过单元测试、课程论文检测知识掌握,长期则通过校友跟踪、行业调研评估能力迁移。
本次教研活动通过主题发言、方案共创等环节,老师们积极发言,集思广益。付源主任总结时强调,教学改革需以“钉钉子精神”持续推进,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深化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理念,在课程思政融入、混合式教学设计、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开展更多实践探索。